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近日,美國圣地亞哥法庭判羅伯特歐陽賠償一名癌癥患者一億零五百萬美元的新聞刷爆熱點。這位酸堿體質理論的創始人,當庭承認自己是一個騙子,沒有行醫資質,文憑也是偽造的,就此“酸堿體質”的偽理論轟然倒塌。
而這個理論曾經得到很多人的贊同,它就是“人的體質有酸堿性之分,偏酸性的體質會導致包括癌癥在內的各種疾病”。想要健康,必須保證身體的堿性環境。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PLUS
堿性食物更健康?
根據“酸堿體質”理論,吃堿性食物,喝弱堿性水,一時成為健康的養生方式。食物被身體代謝后,會留下相應的組分,我們根據這些組分溶于水后的PH值來確定食物的酸堿性。
堿性食物:蔬菜、水果、堅果、豆類及其制品等。
酸性食物:肉類、魚類、蛋類、甜食類、泡菜和油炸類食物等。
大家看到上面的清單,會認同酸堿理論。吃肉不健康,而吃蔬菜水果更健康,完全符合我們的養生常識。但那不是從食物酸堿性上考量的。酸性食物當中的蛋類和魚類是提供身體營養的重要來源,這一點也不能忽視!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PLUS
堿性食物能抑癌?
常吃堿性食物,會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其實,癌細胞在人體組織中生長,并不局限于酸堿環境。的確,癌細胞周圍是酸性環境,但酸性環境并不是食物造成的。
腫瘤細胞生長得比正常細胞快得多,使得供應的氧氣不足,在缺氧的環境下,體內會更多地進行無氧呼吸,從而生成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謝產物,使腫瘤組織周邊的組織液pH值降低。腫瘤細胞自身內部的pH值,其實與正常細胞完全相同。所以堿性食物能抑癌,純屬捏造。
人體本身,就是一個整體。我們的血液中含有碳酸氫鹽、磷酸鹽和血紅蛋白等物質,能夠幫助身體調節血液的pH值。從消化系統到排泄系統,再到呼吸系統,都精準地調節著身體的酸堿平衡,這才使得人體內的pH值會在一個極窄的范圍內波動,這個范圍就是 7.35-7.45 之間。
任何一個有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人體血液是堿性的狀態。在飲食和飲水上,我們不論吃得多酸,都不能把血液吃成酸性。人體PH值一旦低于7.35,就會出現嚴重的酸中毒現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拋開酸堿理論,飲食原則要以衛生、營養、全面、多樣為主,并且按時進餐,那才是真正的飲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