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今天,迎來“芒種”節氣
梔子花開,麥黃梅熟
芒種的到來,標志仲夏將至
芒種在小滿和夏至之間
是處在轉折期的一個節氣
在北方,陽氣充盈、天氣干爽
而南方,進入獨有的梅雨季節
芒種是農業生產最繁忙的時節
一頭連著收,一頭接著種
收獲金色的小麥,種下青色的稻苗
正如民諺說
“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芒種談養生
起 居 養 生
要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于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
夏日晝長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有利于健康。
芒種過后,午時天熱,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避免中暑,芒種后要常洗澡,這樣可使皮膚疏松,“陽熱”易于發泄。但須注意的一點,在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中國有句老話,“汗出不見濕”,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
飲 食 養 生
飲食調養方面,歷代養生家都認為夏三月的飲食上以清補為主,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可以多吃一些能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告誡人們食勿過咸、過甜。
1. 宜吃苦
一般苦味的食物都是具有清熱解暑、泄熱養陰、入心經、脾胃經的作用,在過了芒種之后我們可以適當的吃一些苦味的食物,例如苦瓜、蓮子、芥藍、蕎麥、生菜等,對人體大有裨益的,正所謂苦夏食苦夏不苦。
2. 宜飲酸
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一些酸味的水果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作用,如烏梅、山楂、檸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蘿、芒果、獼猴桃之類,因其適度進補,還能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
3. 宜喝粥
古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曾提出,粥是夏季最佳飲食,可將綠豆、蓮子、荷葉、扁豆等加入粳米中煮粥,涼后食用可起健脾胃、祛暑熱的功效,此外薏米赤小豆粥清熱健脾,利濕養肝,冬瓜荸薺粥補益胃腸,生津除煩,都是不錯的搭配。
情 志 養 生
芒種時風火相煸,人們也易感到煩躁不安,此時要調適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暢,胸懷寬廣,以防情緒劇烈波動后引發高血壓、腦血管意外等心腦血管病。應使自己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忌惱怒憂郁,這樣可使氣機得以宣暢、通泄。
芒種談收獲
芒種是學生壓力驟增的時點
學校陸續開始組織期末測評
初三、高三學生迎來中高考
十年寒窗苦讀
今朝一較高下
芒種,就是在收獲與播種間
快速成長的時節
正如今天
或許你只能與炎熱的天氣
和枯燥的學習資料相伴
但終有一天
你會感謝現在拼搏的自己
碩果在前
勿猶豫,勇敢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