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9日訊 今年9月是第43個全國“質量月”,記者隨跟媒體采訪團一行走進魯南制藥集團,透過一粒藥的誕生,看魯南制藥對質量的把控。
細微黑點也能發現!1600個質控點層層把關
在魯南制藥集團貝特25車間內,忙碌的生產線上卻鮮有工作人員。作為魯南制藥新舊動能轉換的實驗性項目,這個現代化生產示范車間利用信息化通道,把原來孤立的生產環節協調起來,實現4個規格藥品從配料到包裝等6個環節的全自動化連線生產。
記者眼中看似普通的生產線,卻隱藏著質量把控的千道關卡。貝特25車間車間主任張文介紹,眼前的兩條生產線是國際上最先進的生產線,短短幾十米的長度,卻有1600個質控點,全流程把控質量。
“藥片上有小黑點的,有殘片的,都能給剔除出來,從源頭上確保了產品的質量。”張文表示,通過高清相機拍照比對,再小的瑕疵也能發現并剔除。這1600多個質控點不僅能把不合格產品擋在下道工序之前,還負責信息的采集入庫,讓出廠產品質量全程可追溯,讓老百姓可以放心的去服用。
實驗次數以萬計算 0.01%不合格=100%不合格
在魯南制藥集團中藥制藥共性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在加緊對中藥質量控制關鍵參數進行研究,一旦成功分離出中藥材中的有效物質,進入批量生產,這將會為更加合理的控制中藥產品質量、闡明中藥作用機理提供依據,為中藥走出國門提供科學技術支持。
中藥制藥共性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負責人高艷紅介紹,在這里,每一款新藥研發時間長短不一,最短也需要幾年,長得則需十幾年,甚至更久。研發立項、藥學實驗、臨床試驗...每一步都需要不同部門科研人員互相配合,數以萬次的實驗分析論證。
“我們2015年通過拿到批件的一個新藥叫首薈通便膠囊,是我們魯南制藥戰略品種,它研發過程就是非常的長,花了將近十幾年的時間。”高艷紅告訴記者,在這十幾年的時間,他們進行了無數次實驗,針對藥材收獲時間不同、藥材的產地不同,她們也充分考慮在內,分別進行實驗分析。高艷紅告訴記者,每一個不定因素都需要通過實驗分析,得出科學數據,最終才能保證生產出的每一粒藥片、每一瓶藥液的質量統一。
在檔案室,記者見到了這款上市藥品的前期實驗檔案,檔案摞起來有半米之高,高艷紅告訴記者,現在留檔的連全部實驗檔案的五分之一都不到。“藥品跟其它東西不一樣,我們研發過程中選出了最優的方案,其它方案就淘汰了,我們有一個質量控制,這一步合格了,才能走到下一步。如果中間有一個環節不合格的,我們就直接報廢,只要有0.01%不合格就等于100%不合格,就得重新開始。”高艷紅說。
自我檢驗不放松 他們把質量意識刻在心中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走進魯南制藥貝特廠區,隨處可見追求質量的標語,時刻提醒著過往人質量高于一切。“產品在我手,質量刻心中。”、“視質量如生命”素描、水彩、連載水彩、板報、創意插畫……一筆一劃間,畫出了魯南人關于產品質量的主體責任意識。
“關于質量月的活動,目前有GMP知識競賽、檢驗技能比武、質量專題技術研討、“質量月”讀書活動...”魯南制藥集團質量管理部部長李進啟介紹,圍繞質量月,魯南制藥各部門、單位全員參與、全員學習、全面學習,開展了以“服務零距離,質量零缺陷”為主題的質量月系列活動。
“質量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打造百年藥企的基礎。”李進啟告訴記者,高于標準,才能保證產品質量。作為一家藥企,魯南制藥不制造、不傳遞、不容忍缺陷,將高質量的追求融入靈魂,將工匠精神刻入骨血,把精品意識落實到生產的全過程。
質量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走進魯南制藥,看到了企業真正把“質量月”作為檢查破除質量提升的難點和瓶頸的“利劍”,看到了員工把質量意識刻在心中。對質量的嚴格把控,必將為魯南實現“千億魯南 百年品牌”提供堅實的質量保證。
閃電新聞記者 丁振年 通訊員 杜永武 蘭山臺 卞俊翔 臨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