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當你感到額頭微燙,臉頰泛紅,或許就是發燒的前兆。這時候,你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吃退燒藥。那么,何時才是吃退燒藥的合適時機呢?今天小南帶你一探究竟!
何時需要吃退燒藥? 一般來說,當體溫達到或超過38.5℃時,可以考慮使用退燒藥。退燒藥的主要作用是幫助降低體溫,緩解因發燒引起的不適感,如頭痛、肌肉疼痛等。 然而,如果發燒不超過38.5℃,且沒有明顯不適,通常不需要使用退燒藥。此時,身體正在通過發燒來對抗病原體,因此適度的體溫升高是有益的。 關于發燒的常見誤區 誤區一:發熱一定要準確測量體溫 糾正:雖然測量體溫是了解發熱程度的重要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情況下都需要準確測量體溫。對于一些輕微的發熱,沒有明顯不適的人,不必頻繁測量體溫。只要注意觀察身體狀況,如果出現明顯不適,及時測量體溫即可。 誤區二:發熱一定會引起肺炎 糾正:雖然發熱和肺炎有時會同時出現,但并不是所有的發熱都會引起肺炎。肺炎是由肺部受到感染引起的疾病,與發熱有一定的關聯,但并不是必然結果。 誤區三:發熱時應該捂汗 糾正:捂汗對于退熱并沒有明顯效果,反而可能會引起身體不適。在發熱時,應該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穿著寬松的衣服,以便身體散熱。 誤區四:發熱時應該多吃高蛋白食物 糾正:在發熱時,消化系統可能受到一定影響,難以消化高蛋白食物。此時應該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條等。同時也要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和維生素。 誤區五:低熱比高熱更可怕 糾正:低熱和高熱一樣需要引起注意。低熱雖然溫度不高,但如果持續時間過長,也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害。在處理低熱時,可以采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如用濕毛巾敷額頭等。 誤區六:抗生素是治療發熱的良藥 糾正: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療細菌感染,而發熱不一定是由細菌感染引起。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應該先了解發熱的原因,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使用抗生素并沒有效果。 發燒時的科學應對措施 飲食調理:發熱時,身體會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應多休息,并選擇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如米湯、稀飯或面條等。 生活護理:使用冰塊或冷敷包包裹在毛巾中,放在額頭、頸部、腋下和腹股溝等大血管通過處,幫助快速退燒。同時,如果患者意識狀態良好,也可進行溫水擦浴以幫助散熱。 保持水分:發熱時,應多喝水或喝一些含電解質的飲料,如運動飲料,以補充因發熱而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 及時就醫:如果發熱持續超過3天,或者伴有其他嚴重癥狀如呼吸困難、持續嘔吐等,應立即就醫以確定病因并接受相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