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24日下午,一則令人痛心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
這樣的意外并不少見:凌晨兩點,一名32歲的程序員在連續(xù)加班后突然倒地;健身房內,一名年輕男性在劇烈運動時突然失去意識;清晨的街道上,一位看似健康的老人猝然倒下……這些令人痛心的場景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兇手”——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指因心臟原因導致的自然死亡,在癥狀出現后1小時內突發(fā)意識喪失。據統(tǒng)計,我國每年約有54.4萬人因此喪生,相當于每天約1500人突然從世界上消失。更令人警惕的是,約80%的猝死者此前從未被診斷為心臟病,因此,心源性猝死也被稱為“健康的定時炸彈”。 誰在“死亡名單”上? 隱匿的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突然破裂,導致心肌缺血,占猝死病例的75%以上。 基因攜帶者:如長QT綜合征、Brugada綜合征等遺傳性心律失常疾病,可能在青少年時期就引發(fā)猝死。 高壓群體:長期熬夜、精神緊張、吸煙酗酒者,心臟長期超負荷運轉。 運動極端者:過度劇烈運動可能誘發(fā)兒茶酚胺風暴,特別是存在隱匿性心肌病的人群。 預警信號別忽視 雖然猝死常表現為“毫無征兆”,但仍有蛛絲馬跡: ·突發(fā)胸悶胸痛,如同“被石頭壓住”; ·不明原因的惡心、冷汗; ·眼前發(fā)黑或短暫意識喪失; ·運動時異常心悸、呼吸困難。 預防勝于搶救 黃金防線1:生活方式干預 保持22:00-2:00的深度睡眠時段; 采用“地中海飲食”模式,每周至少攝入2次深海魚; 運動遵循“135原則”:1公里熱身、3公里快走、5公里內控制強度; 黃金防線2:精準篩查 30歲以上建議每年檢測高敏C反應蛋白(hs-CRP); 心電圖異常者需進行心臟超聲+運動負荷試驗; 有家族史者推薦基因檢測; 黃金防線3:慢性病管理 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空腹血糖維持在4.4-7.0mmol/L,LDL-C<1.8mmol/L。 生死4分鐘 當猝死發(fā)生時: ·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啟動EMS系統(tǒng); ·持續(xù)進行胸外按壓(頻率100-120次/分,深度5-6cm); ·盡快使用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每延遲1分鐘除顫,生存率下降7-10%。 心源性猝死雖然兇險,但絕非不可防范。從今天開始,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學會傾聽身體發(fā)出的警報。記?。鹤詈玫摹凹本取?,永遠發(fā)生在疾病來臨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