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杯敬故鄉 一杯敬遠方……”,邀摯友暢飲,唱首《消愁》回憶青春。與親友聚餐,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就是酒?!熬啤北晃覀冑x予了太多情感,可論情誼亦可寄離愁。古人言酒,可小酌也可酣飲,可怡情但也易傷身。
中醫古籍中對于古方解酒的文獻記載較多,《醫方集解》中記載“過飲無度,濕熱之毒積于腸胃。葛花獨入陽明,令濕熱從肌肉而解”;《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蚌中水也,清熱安胎,消痰除濕,解酒積”。古代醫家認為酒屬于濕熱之品,飲酒過量,為濕熱蓄積,濕熱釀痰,會上蒙清竅,引起神志不清。因此解熱、除濕是解酒的關鍵。今天小南帶你從荊防敗毒散——啟達力?(荊防顆粒/合劑)組方中找尋中醫藥解酒的秘訣。
方中藥對解酒之妙用
荊芥+防風
荊芥,無毒,入肺、肝二經。主結氣淤血,酒傷食滯,能發汗,去皮毛褚風(《雷公炮制藥性解》李中梓);
防風,性溫,味甘,無毒。主大風頭眩痛。久服輕身者,風劑散濕,且引清陽上達也(《本草經解》葉天士)。
以上兩藥配伍,重在解表發汗,將酒的濕熱之毒通過肌表透散而出。
羌活+獨活
羌活,味苦甘平,性微溫無毒,入小腸、膀胱二經。散入表風邪,利周身即痛(《雷公炮制藥性解》李中梓);
獨活,辛苦微溫。比之羌活,其性稍緩,凡因風干足少陰腎經,伏而不出,發為頭痛,則能善搜而治矣(《本草求真》黃宮繡)。
以上兩藥配伍,重在祛風除濕,能有效緩解酒后頭痛、周身不利等癥狀。
從組方分析,荊防敗毒散——啟達力?(荊防顆粒/合劑)散風祛濕、發汗解表,給濕邪之毒以出路而發揮較好的解酒作用。既往也有諸多文獻報道荊防敗毒散加減能提高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肝組織和胃組織乙醇脫氫酶(alcoholdehydrogenase,ADH)活性,促進酒精代謝,降低血乙醇濃度,表現出良好解酒促醒作用[1] 。
近期成都中醫藥大學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曾南教授團隊,開展了《基于生物信息技術探究荊防顆粒解酒保肝的作用機制》的國家級課題研究[2] ,并將其發表在《中國中藥雜志》。該研究通過運用網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方法等技術,探尋發現荊防顆粒中多種成分能明顯改善組織肝損傷和纖維化程度,具有解酒保肝的潛在作用機制,并輔助動物實驗對其解酒保肝作用及相關通路進一步驗證。
通過小鼠灌胃白酒造模,發現給與荊防顆粒后能明顯降低醉酒后小鼠的血清乙醇含量,發揮良好的解酒作用。
實驗結果顯示:荊防顆粒可上調肝組織p-PI3K/PI3K、pAkt/Akt比值,激活PI3K-Akt信號相關通路,發揮抗氧化、抗酒精性肝損傷的作用;同時可降低醉酒后血清乙醇含量,多組分-多靶點發揮解酒保肝作用。
酒精中毒尤其是急性酒精中毒嚴重損害患者身體健康。荊防敗毒散——啟達力?(荊防顆粒/合劑)平而不凡,外散肌表之郁毒,內除體內之濕邪,扶助正氣、暢達氣機,發揮散風祛濕、發汗解表的功效;更好的促進機體酒精代謝,降低血清乙醇濃度,通過多組分-多靶點發揮解酒保肝的作用。啟達力?(荊防顆粒/合劑)可作為當下酒場必備之神劑,預防醉酒、解酒促醒,緩解喝酒帶來的不適。
小南提醒:佳節將至,啟達力?(荊防顆粒/合劑)解酒保肝雖好,但酒多傷身,切莫貪杯呦!
參考文獻:
[1]童妍,李銳,吳曉青.荊防敗毒散加減對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解酒作用[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21):221.
[2]高銘,楊若聰,劉淇,雷雯,饒志粒,曾南.基于生物信息技術探究荊防顆粒解酒保肝的作用機制[J/OL].中國中藥雜志:1-13[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