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我們是工業,進行新舊動能轉換,需要人才結構的調整,包括與‘互聯網+’相匹配的一系列人才,跟上產業升級。”近年來,魯南制藥投入20多億元,進行車間的生產自動化、智能化建設。目前,魯南制藥所有生產車間全部實現了自動化、半自動化,車間生產人員比國內同類生產線減少三分之二,生產效率提高3倍以上。1月20日,山東省人大代表、魯南制藥董事長張貴民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魯南制藥圍繞企業轉型升級和戰略規劃要求,不斷完善和創新人才引進、培養機制,優化人才結構,多渠道引進專業人才、多專業打造技術團隊。“這兩年我的感受就是企業人才隊伍的轉型,生產線都變成自動線了,實現了智能制造,最初大量的人工,在如今實現自動化之后,人員結構肯定要進行調整,從機械類、機械維修類轉向智能制造類人才。”張貴民表示,魯南制藥將不斷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利用人才優勢構筑企業科技競爭力,增強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
人才的引進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我感覺這兩年招生還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對企業而言,我們想招互聯網型人才,但實際上是這些頂端人才都聚集到北上廣以及杭州,很少人選擇到臨沂,一個是收入不匹配,此外就是當地沒有配套的產業。”為了解決人才引進方面的困難,張貴民在此次兩會上提出,高校要改變辦學方向,隨著生產智能化的推進,培養更多的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中所急需的人才,比如自動化、儀表方向、IT人員、互聯網銷售等綜合性、交叉性、實用型人才。
人才結構的調整不僅體現在生產端,也體現在服務端。“現在年輕人基本上不到商場,也不到藥店,他直接在網上下單,一個網絡空間加一個快遞,他需要的東西都可以直送到家,如果不把這個系統打造好,就沒有辦法去服務這部分人群。”張貴民告訴記者,為了滿足日益龐大的互聯網群體,魯南制藥全面布局“互聯網+醫藥健康”行業增長新業態,促進增長方式的積極轉變。打造“互聯網+醫藥健康”平臺及客戶服務體系,構建一個全新的消費者需求、體驗和服務的生態系統,最大程度上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為此,魯南制藥成立了200人左右的新媒體團隊,滿足互聯網銷售與服務。在2019年“雙十一”,魯南制藥的單品銷售突破了2000萬,“這其實是服務場景的一種轉換,哪里有客戶你就要到哪里去。
傳統企業在進行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總會面臨轉型“陣痛”,在張貴民看來,這是不可避免的,“很多人說在傳統工業時代,做得越優秀的,其實轉型是最難的。因為它已經適應這種模式,所以說企業必須走出去,走不出去就一定會被淘汰掉。”